2008年10月1日星期三

2006年12月11日星期一

入世五年中国成绩‘A+’

近日,香港健儿在亚运会上捷报频传,多哈这座东道主城市也 广为港人熟悉。五年前的今天(12月11日),同样是在多哈,见证了一个世界经济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一个拥有十三亿 人口、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开启了主动、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而这对于与国家息息相关、经济高度外向的香港来说,自然亦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历史性 影响。

到今天,中国加入世贸已满五周年。如何评论中国入世五年来的表现?日前,有传 媒就此追问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他的回答很干脆:‘总的说来,中国的成绩是A+’。他说,中国入世已经不再是一个想法或是噩梦,而是现实。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驻华代表处首席代表阿罗拉(Vivek Arora)亦认为,中国加入世贸不仅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也有贡献。

国 际经济界之所以不吝赞赏,是因为中国一直认真履行了入世承诺,根据世贸规则积极调整自己的对外经贸政策。这五年间,中国政府清理与贸易有关的法律逾两千 件,废除不合世贸规则的相关法律法规七百余项;无论是工业品,还是农产品,平均关税税率都按世贸要求大幅下降;依照承诺,开放了服务贸易市场;付出巨大的 努力来保护知识产权等。只要看看这一切,任何不带偏见者自然就会给中国打出一个高分了。

事 实上,加入世贸亦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正如国家商务部部长薄熙来所说:‘入世前,WTO对于中国而言是深海,当时决策者鼓足勇气跳入自 由贸易的大海。结果是越游本领越大、底气越足。’入世五年之间,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GDP已经跃居世界第四位,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 力已是不可同日而语了。现在,随着‘五年过渡期’的结束,中国总体开放水平又将跃上新台阶,进入一个新阶段。

对 于香港来说,国家加入世贸,无疑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且不说国家经济高速成长为本港经济提供了良好环境和强大助力,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和商 贸中心,扮演中国内地与国际市场的中介桥梁角色,在国家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进程中,在日益增多的‘走出去’、‘引进来’的需求中,创造了巨大的商机。特别 是量身度造的CEPA政策,更是令香港如虎添翼。

‘五年过渡期’结束之后,内地金融、电信等行业更加开放,整体开放水平亦会提高,这对香港既是机遇,亦是挑战。香港应看清大势,早作应对,利用自身优势,抓住机遇为国家改革、开放与发展作出贡献;要不断提高竞争力,才有能力‘与狼共舞’,与越来越多竞争者同场竞技。

文章來源:壁上觀

2006年12月8日星期五

接受孕婦排斥專才的「倒米政策」

時事評論 林行止專欄
P12 信報財經新聞 林行止
2006-12-07

   我國沿海地區有香港這樣一個好鄰居,真是上天的恩典!從孫中山先生以來,且不去說有多少「政治難民」來港避難,僅是解放後對「經濟難民」的吸納,香港便 擔當了極其重要的角色。五、六十年代,數以十萬計內地人民合法但大部分非法(偷渡)來港,胼手胝足、辛勞工作,「死慳死儉」,把「每月剩餘」寄回鄉下接濟 家人;與此同時,他們的「廉價」(市價而已)勞動力成為香港經濟起飛的基礎,配合世界欣欣向榮的大趨勢,香港便在這種環境下慢慢富裕起來。英國政府(尤以 工黨為甚)派來了表面「慈悲為懷」實際則是處心積慮以顯彰大英是「仁慈帝國」的外交官和政客當香港總督,在庫房豐盈的年代,郭伯偉苦心經營十餘年的財政保 守主義已不合時宜,治港者莫不大派免費午餐(以非經常性賣地收入作經常性開支,其危險性不言而喻;筆者當年指出這一事實,被悲天憫人型的知識分子視為「冷 血」、「市儈」、「沒有同情心」)。這午餐,在西方福利國也許算不上最富營養,對內地人民來說,則何異豐富的盛宴,於是從八十年代開始,來港內地人中有不 少是為了享受形形色色的福利而來,其初也許是工作與吃免費午餐並重,演變下去,愈來愈多「初到貴境」者主要「任務」已在設法領取各種福利了……。他們成為 經濟學家所稱的典型「搵數者」(rent seekers,「尋租者」)而不自知!

  九七回歸之後,內地孕婦蜂擁來港分娩!昨天丁望兄 在「思維漫步」欄中稱這種現象為「超生隊到香港」,真是貼切生動的形容;所謂「超生隊」(全名是「超生游擊隊」),是在城市一胎、農村二胎的生育政策限制 下逃避內地「超生懲罰」而來港產子孕婦的總稱;這樣做既不會牴觸國策,又可利用香港比較先進的設備和優質的醫護人員,而「搵數」的基因發揮作用,「生仔 不付費」的賴賬蔚然成風。保安局局長李少光昨午在立法會答問時透露「超生隊」隊員人數近年增長比內地GDP增幅更大更快,「內地婦女在港誕下的嬰兒數 目……,在二○○○年為六百二十名,○五年已升至九千二百多名,今年首九個月更已突破一萬名!」這些數字甚是驚人,惟比十一月中旬入境處提供的數據已較保 守。

  無論如何,這些嬰兒的父母均非香港永久性居民,但他們的「原產地」是香港,在二○○一年居留權(莊豐源案)訴訟中,終審法院根據 《基本法》第二十四條第二款第一項規定,裁決「不論其父母是否已在港定居或擁有居港權,在港出生的中國籍子女均享有居港權。」大壯內地孕婦膽子,此後「超 生游擊隊」遂攻陷香港醫院的產科部門!事實上,「莊豐源案」不但是內地孕婦來港生產的誘因,而且成為內地旅遊公司最佳招徠之道,傳媒報道顯示深圳出現「香 港十天收費一萬八千人民幣的產子旅行套餐」!「給寶寶一生最珍貴的禮物:香港永久身份證」的口號,的確十分吸引,令孕婦來港人數升勢比近來的股市更勁,她 們不只「擠爆」公立醫院,亦成為私家醫院的「生」力軍……,聖保祿醫院有七成產婦來自內地!

  七十年代前,英國醫療公家付款,多少歐陸 「大肚妹」前往英國免費墮胎(那個時候英國醫療真是天下無雙,筆者曾患微恙,由於舉目無親、乏人照料,富同情心的醫生遂信手寫一便條,讓筆者進住同樣是完 全免費的療養院凡半月之久),如今內地孕婦則來港產子,別說她們精通「省錢法」還有索性溜之大吉的靈活性;不過,即使她們繳足費用,港府的補貼仍達六、七 成。在《基本法》之外,還有把兒童應享基本人權寫入其中的《香港人權法案》,令政府在「防微杜漸」方面動輒得咎,看來要稍殺「超生游擊隊」突擊之風,還須 內地政府合作,但「毒菜」、「毒魚」、「毒蛋」這些「死物」都阻止不了,活生生而且善於偽裝的孕婦來港又豈是說禁便止……。

  香港以經濟 旺盛名於世,可是,在許多事務上,做法卻違背經濟學原則,真是咄咄怪事!內地孕婦來港產子,除了可籠統地提高不分本地和內地女性的香港出生率,洗脫最低出 生率的「惡名」,其他完全無所得益。另一方面,香港卻有世上保護性最強的專業團體,其中尤以醫師公會為甚,它們排斥教育背景相近甚至相同的海外專業人士, 對這些專業團體而言,這是保障其會員壟斷本地市場的應有做法,但對香港經濟則是百害而無一利─培訓一名專業人士,除了投入二、三十年時間,金錢開支少說也 要數百萬甚至過千萬,專業團體拒絕這樣的人才,令香港無法坐享其成,等於專業團體為了其成員的私利而犧牲了香港的整體利益,有違經濟原則,侵蝕港人福祉, 彰彰明甚。

2006年12月4日星期一

Adams-Baker-Hamilton Plan for Iraq

It’s time again for a serious Sunday post.

According to the news, the so-called bipartisan Iraqi Study Group headed by Baker and Hamilton will be announcing their recommendations soon. Those recommendations are roughly the same as the ones I made in this blog on October 23rd. I assume that Baker and Hamilton are regular readers.

My recommendations in my post titled Quitting Iraq looked like this:

1. Announce the pullout on the same day that Saddam Hussein (presumably) gets executed. [The Iraqi Study Group’s timing is eerily similar.]

2. Give no timetable for COMPLETION of the pullout. Make the timing a tactical decision for your generals. Admit that it could take years to withdraw smartly. [The Iraqi Study Group will recommend 2008 as a soft target for the majority of the withdrawal. Troops will remain as trainers and on bases without a timetable. In other words, it will be a tactical withdrawal.]

3. Announce that America has given Iraq the OPPORTUNITY for democracy, and that is the most that any country can do for another. [It’s obvious that we’ll do that.]

4. Make it clear to the Sunni minority that when America leaves, the Shiite majority will be free to handle things their own way. [That couldn’t be much clearer to the Sunnis. The U.S. has reportedly recently stopped trying to negotiate with them.]

5. Apologize to the Iraqi people for mistakes made and lives lost.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won’t do that, but many Americans probably will. In fact, I might do it myself.]

6. Let Iran dominate southern Iraq. [The Iraq Study Group is recommending direct engagement with Iran and Syria to help stabilize Iraq, presumably in return for influence.]

There’s no guarantee that the Adams-Baker-Hamilton recommendations will be adopted. And if adopted, there’s no guarantee they will work out well. I only mention the Iraqi Study Group recommendations to give my critics on this blog an opportunity to apologize for the mean things they said about my lack of qualifications. Those comments were along these lines:

- Stick to comics, you brain-dead baboon.
- Leave politics to the experts!
- Every time you write, it reminds me how stupid you are.
- I have lost all respect for you because of your dumbass opinions.

I suppose you could call it luck that my opinion was the same as the experts’ opinions and came first. Or I suppose you could accuse the Iraqi Study Group of being brain-dead baboons who never bothered to talk to anyone in Iraq before they made their recommendation. But the more rational approach would be to leave a comment acknowledging my borderline divine powers while apologizing for doubting my wisdom.

Neener-neener.

Post from Dilbert Blog

2006年11月30日星期四

日出、日落、日子

電影史上,最令人興奮喜悅的一片漆黑,我敢肯定,是出現於《Before Sunset》(日落巴黎)之中。

漆黑一片,然後出人名表。

然後觀眾不禁歡呼——他,為她留下了。他們終於在一起了。

我們都等了九年,從《Before Sunrise》(情留半天)起,就一直等這個漆黑畫面。

**** **** ****

《Before Sunrise》其實是一部奇蹟。兩個人,行行企企,沒有故事,口水多過茶。可是絕對是(不可用堪稱)史上最浪漫電影。何以見得?因為他們兩個人,只在談足半日一夜的對話中,讓觀眾看到了體驗了,兩個人如何墮入愛河。

那一種戀愛的感覺,是從銀幕發出來,能把觀眾包圍了的。那一刻,我們旁觀的,也墮入了愛河。

他們談的,甚少關於愛情。說的都是理想、價值、觀念。都是抽像的、感受的、思想上的。即使有事例,都只為了表明某些人生哲學。可是那些銜接位,那些 click 完再 click,火花四濺,從前肉麻當有趣的人說「靈魂上的溝通」,就是這樣子。

當然,他們當時置身的是維也納,滿有情調的大街小巷,也不無幫助。

他們在火車中相遇,他到維也納乘飛機,她回巴黎。搭訕撩女仔的他說,幻想十年後,她經歷了,嫁人了,悶了,到時總會回想,曾遇過的每一人,每一個「如果…」。而他,就是將來的她的其中一個「如果…」。若把這「如果…」實現,日後的她便不用猜想懊悔。

(要知道,有機會能夠遇到「如果…」,有機會能夠行使這個「如果…」,把這「如果…」實現,卻放棄了機會,讓「如果…」流逝了,或只把這「如果…」放在面前盯著它卻不把它實現,是最最煎熬,最最令人後悔,如細細的牙齒在身上心上小口小口咬著咬著的痛苦。)

她被打動了,或被那一個錯過「如果…」的危險嚇倒了,或純粹只因為他長得漂亮,她跟他在維也納下了火車。

他的班機在翌日,他們共有半天一夜的時間。他們要行遍這個城市。

他們一邊走,一邊說。

在那一夜,他們愛上了對方。而因為知道只得一晚,更快的愛上對方,更快的捉緊對方。

天亮了,他們相約,在六個月後,在維也納的火車站再見。

**** **** ****


之後九年,我們每一個愛《Sunrise》的人,都會猜想討論,他們有沒有再見。誰會赴約,誰會失約?兩人都赴約,兩人都失約?

然後《Before Sunset》便出現了。

重逢,這次是在巴黎。

他 把與她的一晚,寫成了一本書。(啊他是愛她的,他是愛她的。多年前偶遇,他卻把與她的,寫成了一本書。)到巴黎宣傳。她來找他。二人再遇,時間同樣局限, 只得幾小時。他們又再談起來。由生硬禮貌,談到往昔熟悉的默契再現。然而話題都不太深入,都是互訴現狀,都是成年人的話。或者抱撼那個半年之約,沒有改寫 了他們的一生。

然後他便要走了。

在送她回家,然後送他到機場的車子裡——這是在我看來,全片最精彩的一場戲,完全赤裸, 毫無保留——突如其來煩躁起來的她,突然狠狠怨忿的罵他,何以要寫那該死的書。讓她發現自己變了,變得苦澀幻滅——若日子一日一日過去,再沒有比較,她也 不會發現,原來自己已經變了(「為了適應環境,她新生的肌肉深深的嵌入了生活的柵欄裡,拔也拔不出」1)——讓她看到昔時的自己,她才駭然的發現,不再認得過去的自己。

沒什麼的,只是,現在的她,已不再相信愛。

她憤恨,如發瘋的罵他。

然後他崩潰了。他的妻子、他的家庭,其實都只是一個平衡宇宙,與往昔的他全沒有關係。她變了,但他,卻是切切實實的被嵌入了生活的柵欄,拔也拔不出。

在那一刻,兩個長大了、以為不能再回頭的人,重新接軌。

然後不久,那一片漆黑的畫面,便出現了。再出 roller,人名表。

我們歡呼。

**** **** ****

我歡呼,我有過一個,《Before Sunrise》。

我沒有希冀,會有一個《Before Sunset》——騙什麼人呢,我有希冀,會有一個《Before Sunset》。

因為看過了《Sunrise》與《Sunset》,因為知道日出之後會有日落,所以我曾老是猜想。我手中有一個「如果…」。我可以把《Sunset》實現。

(要知道,有機會能夠遇到如果,有機會能夠行使這個如果,把這如果實現,卻放棄了機會,讓如果流逝了,或只把這如果放在面前盯著它卻不把它實現,是最最煎熬,最最令人後悔,如細細的牙齒在身上心上小口小口咬著咬著的痛苦。)

我把如果行使了,卻發現,《Sunset》只是個 fantasy。

《Sunrise》 是真實的,我們之中幸福的人都經歷過,即使背景未必是歐洲城市。都有過些一刻,與另一個人在精神的層次上完全接軌,就一晚吧,或一段短時間,且在物質肉體 的層面上,也互相吸引。靈與慾一致。而且這種接軌的情況在人的一生中,可能出現過不止一次。可是,要在別後重逢時保持到那種銜接,想必是在非常幸運的人身 上出現。

吾友黃生,以愛及被愛為己任,生平有多個《Before Sunrise》,在歐美亞各大城市上演。日不落之後歸來,與他談起我的日出日落,他想了一想,認同,他也只有《Sunrise》,而每次想上演《Sunset》,《Sunset》都沒有實現。

《Before Sunrise》是真實的。《Before Sunset》卻只是 fantasy。

(然而至少,我不用再猜想幻想,「如果…」中的一切。再也不會有,在身上心上細細的牙齒咬著咬著。再也不煎熬。)

對於我們這些凡人,銀幕以外的人,得到過《Sunrise》,然後想追求《Sunset》,是注定落空的。有些美麗,因為短暫,才會美麗;有些美麗,正因為美麗,所以捉不緊。

或者只是,我的日落裡,沒有同車的一刻,把一切都狠狠的摲破,然後重新銜接。

也 公平點說,《Sunset》是有過的。重逢的一夜,就是《Sunset》。《Sunrise》的一切,完全延續。天南地北,談過不停,何止投契。(他們的 《Sunset》,也不過只是幾小時。)可是待得久一點,過了漆黑,過了 roller,就變了《During Daytime》。我嚐到了漆黑出 roller 後的未知。就是生活。就是過日子。一切平板日常的忙碌與疲倦,無奈與沉悶,遷就與妥協,都統統出來了。Love, Vanished。有趣的是,在《Sunset》上畫時,導演 Richard Linklater 說《Sunrise》《Sunset》相隔九年,或許九年之後,會再拍一齣,探討 Jesse 與 Celine 的共同生活、那種被生活磨食之後的愛情狀態。喂, Rick 哥,到時改名做《During Daytime》,我有無得分版權㗎?




只聽戲名,都會知道是什麼的一回事。

或者我們當初,不應為《Sunset》之末,那一片漆黑,而感到興奮狂喜。






1. 《沉香屑 第一爐香》,張愛玲
及多謝 momoliu 點唱


P.S. 這一篇文,
是我的日出陪著我寫的。
有趣的是,
我們縱使再相見,
卻再也相對無言。
It’s a bad idea,我想。
It’s a bad idea,他也必定想。
日出了,日卻不落,何必。

文章來源:live and let live

2006年11月28日星期二

煙都食啦,驚咩食紅心蛋?

各位,我係周一 鑊,呢排好多人問我,鎮府係咩對 紅心蛋事件掉以輕心,係咩唔嗲唔吊,實情…你無講錯,我唔擔心呢個問題。點解?好簡單。問心,食煙會致癌,通街都知,死埋人添,通世界都知,但 通世界都照食,仲要無得食就要同你死過,我地鎮府諗住通過禁煙法例,照例都係為你好,但sorry,成村人出黎反對,個個表示己為煙死為煙亡,話之你生癌 定陽萎,照食,你鎮府唔好多事。

好啦,我收到哂,作為一個負 責任的鎮府,梗係要從善如流,照 顧民情啦,既然我地香港市民根本唔怕死,唔怕生癌,咁我收到哂啦。好啦,紅心蛋,蘇丹紅第四代,微量致癌元素,程度比煙仔輕好多好多喎,根據「食煙不怕 死」既邏輯,你地應該唔怕死、唔會驚喎,誰知真係玩野啦,你班友你突然又好怕死,突然又好注重健康,對紅心蛋喊打喊殺喎﹗你叫我,點樣適應你地好呢?

實 情,各位,致癌物質真係遍布全球,食得多燒臘又話會致癌,食得煎炸薯片多又話會致癌,但個d食物好似無人驚無人怕無人要求回收喎,點解對紅心蛋要咁窮追猛 打呢?我有理由相信,你班刁民,其實係歧視大陸貨,鬼佬煙仔有癌你地唔驚,祖國的紅色海洋傳遍衣食住行每隻雞蛋都有,你地就鬼殺咁嘈,錯既,係你地﹗

下次食煙不忘食蛋,由頭至外一片紅,包你又紅又專大紅大紫﹗﹗

文章來源:曾志豪說:我是魚皇

2006年11月27日星期一

Still Life (三峽好人) [2006]

三峽好人 (Still Life) [2006]

導演
賈樟柯
演員
韓三明, 趙濤
連結
imdb link

簡介
長江三峽大壩的工程正進行得如火如荼, 已有兩千年歷史的重慶奉節老城即將長埋水底, 原本居住在那裡的人都得另覓居所~ 在山西煤礦工作的韓三明老遠來到奉節, 只為尋找16年沒見面的前妻和女兒~ 他在當地四出打聽, 得知妻子已離鄉外出工作, 於是決定在那裡一邊打工一邊等候妻子回來~ 女護士沈紅從太原來到奉節, 只因丈夫郭斌已兩年沒有回家~ 她在奉節找上丈夫的朋友王東明, 二人四處尋找郭斌的蹤影~ 要等的人等到了, 要找的人找到了, 然後又該怎樣? 背後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龐大的水利工程, 眼前是一個尋找愛情和一個放棄愛情的故事~

評語
中國導演賈樟柯在前作 “世界” (the World) [2004] 中, 以聲稱可讓遊客 “不出北京, 走遍世界” 的北京世界公園比喻近年高速發展的新中國, 新作 “三峽好人” 則把舞台搬到全球矚目的三峽大壩工程, 並以鏡頭記錄一個即將被水淹沒的古老城市 - 奉節~

“三峽好人” 基本上是一部寫實得近乎紀錄性的電影, 借韓三明 (韓三明 飾) 尋找妻女和沈紅 (趙濤 飾) 尋找丈夫兩段沒有直接關聯的故事, 描寫三峽工程對奉節人民生活所帶來的影響, 與及該處因為大規模拆卸工程和居民遷徙所致的景象~ 電影一直保持頗緩慢的節奏, 滿是從容不迫的 tracking shot 和 pan shot, 鏡頭在敘述兩段主線故事之外, 同時也捕捉了背景的頹垣敗瓦和居民及工人的生態~

然而, 賈樟柯在拍攝老城慢慢步向末日的實態時, 往往突顯箇中奇怪突兀的人物和景象, 在寫實的基調中甚至滲出點點超現實的味道~ 其中一個原因甚可能是因為全片以高清數碼攝錄機拍攝, 得出幾乎比現實還要真實的超高清晰度和飽滿的色彩~ 至於片中人物的形象和舉止, 更加滿是奇怪惹笑的異狀, 例如小孩子熟練地抽煙, 大班赤膊壯男排排坐吃河粉, 穿傳統戲服的戲子在玩電話遊戲等等~

有時候, 這突兀感來自環境與人物的錯配, 例如男男女女在大橋上播樂跳舞, 妓女們在有待拆卸的樓房中兜客, 沈紅 (趙濤 飾) 跟丈夫在大壩前鬧離婚等~ 片中四次用上的電腦特別效果 (不明飛行物體, 升空飛走的怪塔, 突然倒塌的大廈, 在兩棟樓房間走鋼線的人), 更明顯點出 “三峽好人” 這種揉合寫實和超現實的獨特風格~

上述種種奇異荒誕的元素, 並不像 “任逍遙” (Unknown Pleasures) [2002]“世界” 般對中國在現代化過程上所衍生的異狀加以諷刺和戲謔, 而是突顯出社會轉變過程之急速, 簡直令人們招架不住, 因而鬧出種種旁人看來匪夷所思, 但當局者卻又已見怪不怪的有趣現狀~ 就如片中常常模仿周潤發 Mark 哥的小馬哥笑言, 他們這群人都 “太懷舊”, 不適合這個新世界~

繼承賈樟柯一貫豐富的表達手法, “三峽好人” 中巧妙地運用了很多不同種類的素材, 令 “轉變” 的感覺在片中有如無處不在: 較明顯可見於城內不絕的拆卸工程, 建築物外牆被髹上的 “拆” 字, 與及那座雄偉的大橋和大壩~ 另外, 這種感覺亦含蓄地反映於流行曲 “上海灘” 的歌詞之中, 與及電話號碼進位, 奉節市改歸入重慶省管理等瑣碎但確切的轉變上~

在電影中跟不停轉變的社會大氣候互相對照的, 就是 “煙”, “酒”, “茶”, “糖” 四種日常消耗品的靜物影像 (即英文片名所謂的 “still life”)~ 電影裡的人物不論性別, 身分, 年齡, 職業, 都會跟這四種東西扯上一點關係, 如工人圍坐在一起抽煙, 韓三明以酒為禮, 沈紅在路邊喝茶, 小馬哥請兄弟們吃大白兔糖等~ 由此可見, 這四種消耗品簡直就像百姓生活的 “必需品”, 不單是人們消遣和聯誼的工具, 更能在急劇轉變的生活中給予人們一點安穩和慰藉~

當然, 不只社會環境在變, 大地上的人民也在變~ 玩魔法騙錢的人, 用電單車接載外省客賺錢的人, 當苦力拆卸樓房的人, 離開家鄉到外地謀生的人, 他們都因應著轉變中的環境而作出相應的改變, 並在努力求生的過程中展示出堅靱不屈的生命力~

文章來源:safari underground

2006年11月26日星期日

農夫《音樂大亨》:總有出頭天

相當慶幸去年在這個blog推介了農夫上一張專輯《鄭永芝》,在歌手未紅時率先推介然後看著他們走紅是一件令人很欣慰的事。看到今年一曲道盡辛酸笑中有淚 的《456Wing》成為網上熱門話題,看到今年農夫出show迫爆商場全場起哄的場面,再看到這張《音樂大亨》一出兩度斷市兼打入HMV榜十大,陸永C 君幾年來的默默耕耘終於略有收成了。也慶幸真正欣賞音樂的知音在香港也不在少數。

有道是「得道多助」,除了「官商勾結」(我指的是官台與 商台同時熱播)的重大助力之外,這張專輯有份協力獻聲的人也真多籮籮,有嘉琳、秋紅的Jan、黃泆潼、王浩信、Regen C.,加上Hip Hop界前輩MC仁,當然還有天大面子請來「愛似」一番的陳冠希和林一峰,在說唱的大旗幟下擦出不同的火花。

開場的《音樂大亨》音樂帶點 中東味,沒有了如以前《木偶把戲》《樂壇班霸》那種對樂壇的控訴批判,多了一分正面而嬉戲的訊息,中間陸永和C君分別玩聲也相當有趣。《456Wing》 已經不用再多講,迴響可以媲美黃子華的第一個棟篤笑《娛樂圈血肉史》,相信有不少人因為陸永「我冇再堅持偷用學生飛入閘,但我堅持到呢一刻仲Hip Hop」一句擲地有聲的宣言所感動,加入陸媽媽rap兩句也令歌曲生色不少。

《愛似林一峰》巧妙地將農夫的hip hop和林一峰的民謠風格結合,形成一首相當鬼馬的作品,但最精彩的還要看live, C君夾林一峰口型「深情演唱」觀眾扮陶醉尖叫的場面。《愛似陳冠希》節拍強勁,相當搶耳,一句「我話愛似係陳冠‧希!」聽一次已經識跟著「希」來「希」 去,配合Edison近期戀情,歡迎對號入座。

全碟最喜歡的是《全城盡慶》,豐富的big band雖然只有短短兩分幾鐘,但熱鬧得令人再三repeat。陸永一本正經的「別人笑我訓街邊,我比他人更開(kai)心(xin)」,更是笑死。農夫 為住不起半山、坐不起靚車、養不起馬、買不起「猿人頭」的全城貧苦大眾打打氣,只要「窮又窮得開心,做人又有骨氣」,可以「大唱大跳,大嗌大叫」,那些猿 人頭保時捷「納米豪宅」還有「詩情畫意」,由它吧。

兩首有關夜蒲的歌《Baby Boy》和《派對獵物》各有千秋。《Baby Boy》女聲Regen C.一句「求你觸電,今晚講再見,後晚即刻想見」已經很「誘惑」,王浩信和陸永C君三人扮演夜間出動「界」女結果被同一個女子玩謝的故事,也算得上有趣。 其實王浩信並不差,不過有些唱片公司不明白甚麼叫「揠苗助長」反而害了他吧。《派對獵物》是更好un的歌,歌詞也更佻皮,特別鍾意「點解我成日問點解,但 係解黎解去解唔到條褲頭帶」。港姐出身的黃泆潼開幾句聲已知不是善男信女,至少比高潮樂隊找來的前脫星黃立意高出好幾班。

其餘C君的 《ABC君》聽講比方力申的那首還要早,不過和《456Wing》相比因為缺少了一種艱苦奮鬥,所以只算是農夫典型的開心歌而已。《I Love U Bandz》為《組Band時間》十周年而作,也是向主持人Inti致敬之作,誠意十足,聽歌年資較長的朋友不妨找找當中玩了幾多首本地band的舊歌, 我找到的有《亞龍大》《La Na La》和《剎那天地》。《農夫係你老死remix feat.嘉琳》和陳奐仁的原版差太多,建議有興趣者找農夫上一張唱片聽聽。《陳展毅歌》據說是由一名叫陳展毅的fans作給農夫的,稍嫌嚴肅了一點,感 覺有點似LMF後期的作品。《走先》不是rap歌,反而是簡單的acoustic作品,是C君唱給他因為癌症過身的父親。誠意可嘉,唱來亦有水準,雖然有 點不習慣,但相信仍會引起感動。《再見fanz》是答謝農夫歌迷的歌,輕鬆的節奏加上嘉琳的女聲令整個氣氛變得特別溫馨。加插在中間的《DJ Galaxy’s Dictionary》是純綷胡鬧的「電台節目」,我還是喜歡上一張碟的《Boom枝筆》show quali多些。

今 年中軟硬復出時我在一個論壇上寫道:「軟硬真正的接班人,不是I Love You Boyz,而是農夫」。同樣是搞笑能手,農夫沒有了艾粒的低俗,音樂造詣比當年的軟硬有過之而無不及,只是歌詞生鬼得來略嫌流於賣弄小聰明,未能一針見血 地觸及大道理。農夫,繼續努力,希望這張專輯只是第一個收成期。

文章來源:斥測樂壇

2006年11月25日星期六

Janice《Do U Know》,是時候離家出走


Do U Know | 衛蘭

東亞

評分:30

衛蘭你好嗎?記得去年你是樂迷的《My Love》,無論《Day & Night》也聽到你的美妙歌聲,一如大家期待,你以大熱姿態囊括了多個新人金獎,為發拙你出來的黎明增光不少。

沒 料到作為黎明愛才的你,要讓廣大歌迷苦等整年才推出新的專輯,是為了遷就 A Music 為音樂電影《緣邀之音》而作出的安排嗎?無論如何,唱片內你的照片非常漂亮呢,可是,嗯,《Do U Know》,朋友說你的《離家出走》並不好聽。其實我想告訴他這已經是表現最好的一首了。想不到新大碟會是這麼失色,你知道嗎?大家也很失望喔。

是 時候離家出走了,Janice,不忍心也要讓你知道再待下去只會愈來愈差,如果真的熱愛唱歌喜歡音樂的話,請離開黎明他們吧。從來沒有想過要你像 謝安琪般歌以載道,或跟薛凱琪一樣樂於嘗試不同的曲風,相比何韻詩默默經營多年才攀升起來,一炮而紅的你是非常幸運。其實只要努力唱好大路情歌也不壞呀, 看容祖兒不就是廣受愛戴的K后嗎?

但現在,《Do U Know》,雷頌德這些行貨編曲平庸粗糙,快歌慢歌,首首差不多,雖然不再翻唱黎明但感覺比從前的更像口水歌,連可以讓你表現唱功的機會也欠缺了。聽著《越幫越忙》,我認為他一定很懷念陳百強的《神仙也移民》呢,你聽過嗎?即是八十年代Bananarama 那一首。 看林夕那些歌詞,也沒花太大心機吧?單看歌名也覺得悶透,甚麼《愛你還愛你》、《深愛》、《等》。我理解你的中文不是太好,希望你仍能夠明白幾首情歌不同 的意思,從而有更真切的演繹,不想感覺像聽香港歌手唱日文歌。所以我最喜歡你唱英文的《Do you know where you’re going to》,靜靜的很舒服,聲音很亮,避免了那些在《拍錯拖》和《這正是我》等高音位拿捏失準的情況。

忽然有點擔心,《愛才》、《霎眼嬌》 和《離家出走》之後還有甚麼可以派台呢?爭不到獎的日後會跟應昌佑相同命運嗎?雖然希望你會離開他們,畢竟真的 不想你成為一個只懂得唱歌但悶蛋的女版黎明。可是離家出走之後,Janice ,do you know where you’re going to?

首選:離家出走

歌單:

01 Interlude
02 離家出走
03 愛你還愛你
04 霎眼嬌
05 越幫越忙
06 愛才
0 07 深愛
08 拍錯拖
0 09 Do you know where you’re going to
10 等
11 這正是我
12 離家出走 (Piano Version)
13 The Christmas Tunes

文章轉貼:小奧私陸

2006年11月24日星期五

伊拉克:地方分治的必要性

文章轉貼:地球男孩的世界


最近關於伊拉克未來出現種種論辯,但都忽視了國內現實情況,就目前政治發展局勢而言,未來只有兩種可能結果。

其一是遵循於2005年10月通過的伊拉克憲法,將國家劃分為五個大型自治區,再由鬆散的中央政府管理,無論社會各界是否滿意這項制度,區域劃分應該大抵會與國內種族和宗教分野一致。其二則是完全脫離憲法規範,使整個國家最後分崩離析。

伊拉克分裂就制度而言已是不爭的事實,由庫德斯坦區域政府所統治的庫德斯坦地區自1991年存在至今,憲法第113條也承認這項事實,第115條也允許各省投票共組大型聯邦,由什葉派占多數的南部地區和幼發拉底河中部地區都可能組成新區域政府。

如此看來,由遜尼派佔多數的三個省分勢必也得考慮,究竟該繼續維持現況,或是合併成一個更廣大、力量更強的區域,現在似乎後者比較可能成真,而大巴格達地區由於種族、宗教、教派組成複雜交錯,若加入任一地區都有很大的象徵意涵,故較適合保持目前的區域地位。

儘 管遜尼派與什葉派激進領袖薩德(Muqtada al-Sadr)皆反對地方自治,但都無力透過政治手段改變憲法現狀,且庫德族也有權否決影響區域地位的憲法修正案,故依照憲法條文發展下去,最合理的結 果便是伊拉克依據種族與宗教分野切割自治。人們若是不滿這項結果,就等於是不滿憲法,可是若不如此行事,即可能導致國家裂解為多個獨立國家。

無 論是順應遜尼派要求讓伊拉克成為單一國家,或是什葉派與遜尼派全面爆發內戰,庫德族都已言明,只要悖離憲政原則,他們就會脫離伊拉克獨立,不過其實回顧 伊拉克歷史,地方自治案例比比皆是,中央集權反倒才是特例,中央集權反而也弱化了當地近500年來的城市社會與政治結構。

現今伊拉克境內的巴斯拉、巴格達、摩蘇爾等地,在奧圖曼土耳其帝國時期都是自治區,各由地方城鎮中心管理,宗教與種族組成也各有不同,各地往來主要以經濟為主,而非實行中央集權的政治掌控模式,各地也因與鄰近地區貿易而繁榮興盛。

但 是英軍於一九二零年代介入伊拉克之後,這個模式便遭完全抹煞,強化中央政府權力使遜尼派在伊拉克政壇崛起,最後演變為前總統海珊(Saddam Hussein)由國內少數族群統治的獨裁政權。伊拉克實行單一國家80年來,也為國家帶來改變,民族主義取代原有宗教或種族認同,成為今日伊拉克政壇主 流價值。

宗教、種族分治的伊拉克雖非最理想狀況,但這是伊拉克保持領土完整的唯一方式,反對者就如唐吉軻德撲向風車,他們不了解這是現有 憲政體制的合理結果,他們 不應一方面支持憲法,另一方面卻又反對憲政產物。除此之外,若有人反對現有制度,他們也得同時負責提出另一套可行辦法,還要說服美國與伊拉克各派捨棄現行 法制,才可能為伊拉克解套。

ORIGINALLY FROM…
"Iraq: Divide or Die" by Liam Anderson & Gareth Stansfield